行业聚焦

推动有序复工复产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发布时间:2020-03-09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向好趋势。按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国正在继续加强精准防控,推动有序复工复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支撑。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更快。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推动复工复产还面临着返工人员不足、部分地方限制开工、产业供应链不通、交通物流不畅以及资金压力大等问题。

       复工复产,没人不行。有些地方一边要求企业尽快复工,一边却在限制人口流入,机场车站高速口统统要查身份证,不是本地户籍统一劝返;某些劳动力输出地区,为了不给其他地方添麻烦,也“自废武功”,没有目的地派出所的证明,一律不让离开。这让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成为奢望。当务之急,应该加快组织员工有序返岗,尽快研究制定春节返乡人员特别是熟练工人返岗复工的实施方案,对劳务输入大省和外地人口聚集的地区,要加强运输组织、错峰返程,返岗后要采取分时上班、错峰上下班、在线办公、员工包车通勤等多种措施,指导做好员工防护。另外,在缺人的情况下,要指导企业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增强软件应用能力,创新思路和方法,用信息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如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深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产能恢复。

       复工复产,没料不行。由于产业链各环节复工时间差异,加上全国物流受限因素,生产原料也难以保障。为此,应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协调运行,防止区域性、时段性短缺或价格大幅上涨,将防疫物资、关键原辅料、重要生产设备及零部件等生产生活必需品纳入应急运输保障范围。同时,要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复工复产。如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医疗防疫物资的供需精准对接、高效生产、统筹调配及回收管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对于可能停产断供的关键环节,提前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以信息化手段管控好供应链安全;支持工业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高效协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完善智慧物流体系,打通生产生活物资流通堵点,保障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有效供给等。

       复工复产,没钱不行。当下很多企业仍未复产,面临着2月份甚至3月份营收骤降的局面,他们能否生存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享受到各级政府金融、财税政策的扶助。为此,必须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各地主管部门、金融机构要简化程序,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让资金支持“跑得更快一点”。同时,还应大力推动产融结合,加快发展基于生产运营数据的企业征信和线上快速借贷,推广应用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防止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

       复工复产,有思想包袱不行。关于某地企业复工要交21份材料的消息这几天火了,实际上,一些地方让企业填表填到眼花,签字签到手抽筋,有规避责任之嫌。

       人命关天,疫情防控关系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复工复产难免会增加病毒传播的机会,政策实施谨慎一点,防控措施严格一点,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压实企业责任”不等于“推掉自己的责任”。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能不能精准研判、精准施策,已成为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新一轮检验标准。对于复工复产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因噎废食、草木皆兵。尽量减少疫情防控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需要各部门在决策层面上更加敢于担当,在执行层面更多以人为本。千万别让“填表抗疫”成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新的代名词。

       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发展是一次大考。面对这张考卷,各地管理部门是答卷人,广大企业和员工是阅卷人。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区分不同地方的疫情状况,切实处理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系。在继续加强疫情科学防控的同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尽早恢复正常生产,才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相关行业聚焦